購物車
0
Logo圖片

虱目魚-命名由來與營養價值

關於「虱目魚」的名稱來源有許多傳說,其一為國姓爺鄭成功初抵臺南安平,看到漁民獻上的虱目魚,詢問這是「甚麼魚」,後人便相傳鄭成功賜此魚名為「甚麼魚」,而訛音為「虱目魚」。 

虱目魚的多刺廣為人知,魚體有 222 根刺,但因其肉質細而味道鮮美,富含優質蛋白質、維生素 B 群及 EPA 、 DHA ,仍十分受臺灣人喜愛。對虱目魚的利用可達全魚利用,除常用的烹調方式,依不同地方特色,發展如虱目魚肚、虱目魚粥、虱目魚米粉等,早已成為遠近馳名的特色小吃。
主要圖片
  •  

      虱目魚分類屬虱目魚亞目、虱目魚科,僅 1 科 1 種,台灣俗名:蝨目魚、麻虱目仔、海草魚、安平魚。適合生長於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在台灣以養殖為主,多分佈於西南部沿海一帶,包括雲林、嘉義、台南、高雄、屏東等地,其中嘉義布袋東石、台南學甲與北門、高雄彌陀等地養殖較多。 虱目魚生長於熱帶及亞熱帶水域,適合炎熱天氣,因此產季受氣候影響,以6∼11月為主要,較寒冷的冬天以屏東少量養殖為主。

      虱目魚吃素。虱目魚食底藻,也是雜食性;在草食性魚種中,虱目魚成長算是相當快的一種。 

  關於「虱目魚」的名稱來源有許多傳說,其一為國姓爺鄭成功初抵臺南安平,看到漁民獻上的虱目魚,詢問這是「甚麼魚」,後人便相傳鄭成功賜此魚名為「甚麼魚」,而訛音為「虱目魚」。另一說,鄭成功登陸臺灣時,發現兵士無魚可食,乃手指海田,曰:「莫說無,此間舉網可得也。」隨後命漁夫下網,果然得滿網魚獲,故稱之為「國姓魚」或「莫說無」,久傳而稱之為「虱目魚」。又一說認為,虱目魚在西班牙語系中稱為 Sabador ,名稱即由此音譯而來,另因虱目魚眼睛上有脂性眼瞼故稱塞目魚,取其諧音稱之。

  虱目魚名稱的實際來源究竟為何,依據連橫《台灣通史卷二十八.虞衡志》云:「臺南沿海素以畜魚為業,其魚為麻薩末,番語也。」可見「麻薩末」為原始名稱,「麻薩」是平埔族西拉雅語-「眼睛」的意思,因虱目魚的眼晴特別,魚被捕獲後,眼球外圍的透明組織(魚類學上稱之為脂性眼瞼)中的膠原蛋白會漸漸變得混濁,看來好像被外物塞住,原住民因此以其特徵呼之,「麻薩末!麻薩末!」可能為名稱由來。

  虱目魚的多刺廣為人知,魚體有 222 根刺,但因其肉質細而味道鮮美,富含優質蛋白質、維生素 B 群及 EPA 、 DHA ,仍十分受臺灣人喜愛。對虱目魚的利用可達全魚利用,除常用的烹調方式,依不同地方特色,發展如虱目魚肚、虱目魚粥、虱目魚米粉等,早已成為遠近馳名的特色小吃。除此之外,虱目魚的加工產品十分豐富,包括無刺虱目魚,虱目魚丸、魚鬆、魚酥、魚香腸、一夜干等多樣化產品,深受國人喜愛。

      虱目魚體內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在海洋裡,虱目魚群有「海洋牧場」之稱,而牠的營養成分跟陸地上所飼養的乳牛生產的牛奶營養成分有異曲同工之妙,所以大家才會稱虱目魚為牛奶魚的說法。
 

文章引用來源:https://www.coa.gov.tw/ws.php?id=2501509&RWD_mode=N
https://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03/4b/bf.html